News & Information
電 話: | 0574-87424996 |
傳 真: | 0574-87424996 |
手 機: | 13185920155 |
聯(lián)系人: | 金先生 |
地 址:寧波市鄞州區(qū)下應354公交終點站旁(分廠) |
透水磚具有吸水、透氣、保濕、防滑、高強度、耐凍融、不褪色等特點,是理想的綠色環(huán)保產品透水磚,因此被廣泛使用于廣場、人行道、別墅、住宅區(qū)、公園等路面的鋪設。也正因為寧波透水磚的吸水、保濕這兩個特點,讓透水磚擁有滲水跟蓄水這兩大功能,因此在抗擊暴雨于抗干旱中發(fā)揮巨大的威力。
近日,北京市由于“7·21”特大暴雨大面積受“浸擾”,在多地積水的同時,某些小區(qū)卻如降甘霖,將雨水全部利用了起來。
小區(qū)及其公共區(qū)域“蓄”住了雨水,可緩解道路積水,同時這些水還可以被有效利用。北京市的小區(qū)、公園、機關寫字樓等都有哪些蓄水方式?具體如何加以利用?記者對一些樣本區(qū)域進行了探訪。
雙紫園小區(qū)
透水磚作用大滲蓄兩不耽誤
“7·21”特大暴雨致使北京市大面積受“浸擾”,不少小區(qū)院內積水連連。有網(wǎng)友發(fā)微博打趣兒說,自己小區(qū)停車場上的車輛在水中“游泳”、“泡澡”。然而,這一場雨對海淀區(qū)北洼路雙紫園小區(qū)來講卻如同天降甘霖,小區(qū)雨水收集系統(tǒng)正好“喝個飽”。
昨天下午,記者在雙紫園小區(qū)發(fā)現(xiàn),小區(qū)內無論樓與樓之間的通道還是停車場,都鋪滿了表面長滿“麻子”的地磚,踩上去軟軟的,類似塑膠跑道。
雙紫園社區(qū)居委會書記王女士告訴記者,這就是使雙紫園小區(qū)能在多場大雨中安然無恙的功臣透水磚。
據(jù)介紹,雙紫園小區(qū)的雨水收集系統(tǒng)是2000年中德共同開發(fā)的,共投資200萬元,小區(qū)的雨水收集系統(tǒng)于2001年5月投入使用。只要雨水降下,就會被透水磚及時“吸”入地下砂石層。
“雨小的時候,雨水被透水磚吸入地下可以涵養(yǎng)水土,也能養(yǎng)活周邊的樹木花草;一旦雨量過大形成積水,小區(qū)的地下集雨管道就會把雨水引入小區(qū)停車場地下的蓄水池中。收集起來的雨水可以作為公廁用水、人文景觀用水、供暖和綠植澆灌。”王女士說。
鳥巢
可儲水萬余立方米年省400萬防洪費
恰逢今年下雨天多,經常到鳥巢活動的人們有一個擔憂:如果下雨,鳥巢中部沒有遮擋,雨水直接從天而降,流向何方?鳥巢下方有停車場,位置較低,“7·21”這樣的大雨時,水是不是把車庫都淹沒了?
在鳥巢地下,東西側各有3個大蓄水池,一旦下雨,遍布于場館及周邊綠地的收集引流系統(tǒng),可以將雨水引入蓄水池。
鳥巢運營方介紹,鳥巢的雨洪綜合利用工程面積相當于6個足球場,最大儲水能力高達1.2萬立方米。據(jù)介紹,整個系統(tǒng)的雨水收集面積達22公頃,年回收利用總量約6.7萬立方米,日凈產水量可達2000立方米。
收集回來的雨水怎么處理呢?據(jù)介紹,鳥巢70%的用水來自回用水。這就是鳥巢成為雨洪利用典范工程的原因。鳥巢內衛(wèi)生間沖廁所、冷卻塔冷卻補充水、主賽場和熱身場的草坪灌溉、停車場沖洗用水、室外道路和綠地澆灑用地等,都主要來源于處理后的雨水。
國家體育場雨洪利用項目總設計師、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節(jié)能與新能源工程中心副總工程師劉鵬此前介紹,鳥巢地下有一個規(guī)模龐大的雨洪綜合利用系統(tǒng)全天不間斷運轉,大大節(jié)約城市寶貴的新水。經凈化處理后的“雨水”水質遠高于國內中水回用標準。
排水規(guī)劃設計方面的專家指出,“鳥巢”周邊有大量喬木、灌木和草坪需要灌溉維護。在北京這樣一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的水資源稀缺城市,既要為這些綠色植物“解渴”,又要兼顧水資源節(jié)約,雨洪綜合利用工程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一難題。
通過對雨水資源的有效收集、凈化和回用,鳥巢雨洪利用系統(tǒng)每年節(jié)約的水資源,足以注滿一個9米高、底部面積為足球場那樣的容積。規(guī)劃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,鳥巢每年還可節(jié)約400多萬元的城市防洪費。
景山公園
效仿古代方法滲得快蓄得多
如鐵桶一樣封閉的建筑群遇雨不澇,古樹成蔭千年不衰。當北海團城之上一套600年前即建成的古代集雨排水工程被揭開神秘面紗后,羞赧的現(xiàn)代人躍躍欲試。2002年,在北京市科委的資助下,這一想法在北海的近鄰景山公園萬春亭山前山后率先付諸實施。
現(xiàn)任景山公園管理處基建科科長的宋愷參與了整個項目的實施。他回憶說,當時幾乎是一面研究團城的集水原理,一面在景山進行實操。而之所以選擇景山,一方面是因為當時景山和北海尚屬一家,實施起來方便,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景山土壤貧瘠,保水性差,土隨雨水流失嚴重。景山山頂上萬春亭一度曾露出地基,不得不“客土還山”。2002年,景山公園效仿團城古法在萬春亭前山(南坡)率先啟動了集雨排水工程,一年后完工。
一期工程選取了萬春亭南坡山體東西長約160米,南北長約55米,山體平均坡度為33度的近8000平方米的區(qū)域,遵照“滲、蓄并舉”的原則,全面“掌控”降在這里的每一滴雨水的流向、用途。
在這近8000平方米的區(qū)域里,遍“植”在低洼處的近400根直徑10厘米、高60厘米的“花管”,通過密集的孔洞將匯聚來的雨水迅速吸收并滲透至土壤層。當滲下的雨水使土壤層飽和后,連接在“花管”之間、長達1000多米的軟管開始發(fā)揮作用。它們將“花管”短時無法吸收的雨水輸送到山腰處約1立方米大小的方井(集水井)中。
“在這個過程中,無論是花管、軟管,還是磚制的方井,使用的都是可以透水的材料,即使在它們之間相互傳遞的過程中,也可以保證雨水有機會滲入地下。”宋愷說,如果山腰的近70個方井蓄滿,連接在方井之下的PVC雨水管就會把雨水送至臨近山腳的一個256立方米的蓄水池中。
“在進入蓄水池之前,雨水還會先經過一個約5立方米的過濾池,將沙土、干枝死杈濾出。”宋愷說,2009年前后,萬春亭后山(北坡)也逐漸建立起同樣一套系統(tǒng)。據(jù)其介紹,在“7·21”暴雨當天,萬春亭前山、后山的兩套雨洪設施的蓄水池里全部灌滿,
但山上的路面沒有一處積水,地表也沒產生徑流。
8月10日上午,距“7·21”暴雨日已經過去了整整20天,后山山腳附近的蓄水池內仍積存著大半池的雨水。經過過濾,這里的水清可見底。蓄水池上方,就是園方為游客休憩搭建的近60平方米的木棧道。當工作人員打開蓄水池的觀察口時,坐在棧道長椅上的游客才驚訝地發(fā)現(xiàn):自己的腳下竟是這樣大的一座水池。“7·21”肆虐京城的雨水在景山“滲蓄并舉”的處理下,得到“馴化”利用。
建筑小區(qū)
包括居民小區(qū)、機關大院、校園、商務小區(qū)、廠區(qū)等,依據(jù)小區(qū)內建筑、綠地和硬化地面情況,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。可采用入滲地下、收集回用等措施。經測算,一萬平方米的小區(qū),年均雨水綜合利用量可達到2000-30000立方米,其中入滲補給地下水1500-2500立方米。
公共區(qū)域
包括公園、公共綠地、城市道路、廣場等,可采用建設集雨池、調控排放、下滲等措施。經測算,一平方公里的公共區(qū)域,年均雨水綜合利用量可達到30萬到50萬立方米。
河湖利用工程
主要是城市河湖及具備條件的砂石坑塘、通過雨洪收集滯蓄、錯峰調蓄等措施,達到聯(lián)合調蓄洪水、滲透利用雨水的目的。市節(jié)水中心介紹,目前全市808處雨水利用工程,其中蓄水池蓄水量可達327萬立方米,透水磚面積為318萬平方米,下凹式綠地有280萬平方米,所有工程可實現(xiàn)年利用雨水1500萬立方米。
埋在山體低洼處的“花管”幫助積水下滲。積水過多時則順雨水管流向方井。
順山坡流下和便道上的積水匯入雨水管流向方井。
方井內雨水蓄滿后,水被送往大型蓄水池,中途還要經過過濾池濾掉樹枝等雜物。
蓄水池內的水可用于綠化灌溉。
透水磚擁有這么大的功能,因此值得大力推廣,關于寧波透水磚的價格及更多信息歡迎聯(lián)系我們!
地上免于積水連連地下蓄水池收集雨水用于綠植澆灌等
其實,將汛期的雨水合理利用起來,一直是人們所推崇的,目前,北京十分缺水,因此,需要將透水磚普及化,達到雨洪利用的目的。